以质量强国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pg电子试玩入口首页 > 党建动态 > 

以质量强国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5日

来源:

作者:

分享至:
打印

质量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小到一枚芯片,大到一艘载人飞船,都反映着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更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指导中国质量工作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为统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全面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构建起了基本框架,掀起新时代建设质量强国的新篇章,对中国质量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质量强国建设是我们党谋篇布局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要以大历史观看待质量事业。纵观世界各国,无论是提出“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的德国、实施“质量救国”战略的日本、推行“质量赶超”计划的韩国,还是出台提高质量促进法的美国,在强国崛起过程中无一例外都高度重视质量这一要素。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使质量越来越成为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焦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以质量强国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现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质量强国建设立足于练就我国经济体系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进而延伸拓展到社会多领域各方面,真正实现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

质量强国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围绕“生产”核心,建构起服务于更高水平经济循环的质量事业框架。经济活动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从而实现循环流转,但这四个环节的地位不同。经济循环作为有机整体,生产始终处于核心地位。马克思指出,生产既支配着与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过程总是从生产重新开始。围绕生产这一核心,在我国发展现阶段,畅通经济循环最主要的任务是供给侧有效畅通,进一步提升有效供给能力水平的关键点是提高质量,高质量供给能够穿透循环堵点,消除瓶颈制约,不断推动经济循环走向更高水平。

《纲要》始终紧扣生产主线系统推进,以三个体系、八个重点任务为主攻方向,以质量基础设施体系、质量治理体系建设为基础与保障,着力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推动品牌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

《纲要》描绘了质量强国建设的路线图及总体框架,呈现“点”“线”“面”多维一体的质量建设总体逻辑。一是打磨产品亮“点”,提档升级。工程与服务本质上也是产品,产品质量是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投入的最终体现,也是质量强国建设的综合反映。因此,作为最终载体,提升产品质量不仅是质量强国建设的突破点,也是基本点。品牌建设通过打磨产品使质量强国建设的网络“纽结”更为牢固,使产品成为代表中国质量的闪亮名片。二是连“线”串珠,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产业升级撑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支撑。三是提质扩“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提升是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和质量新优势的宏观体现。四是“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硬件上,质量基础设施是建设质量强国的牢固根基,共同构筑起质量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软件上,质量治理体系是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保障,为质量事业提供不断优化的发展环境。以此逻辑,《纲要》形成了质量强国多维度多层次的建设构想,为下一步开展质量提升实践指明了方向与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每一次质量领域变革创新都促进了生产技术进步、增进了人民生活品质。中国的质量事业将坚持党对质量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质量强国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展现大国崛起的别样图景,同时加强质量国际合作,共同促进质量变革创新、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创造人类美好未来作出贡献。(作者:张春敏,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来源:光明日报

"));
网站地图